

专题专栏
自甘肃有色地勘局地质找矿大讨论活动启动以来,白银矿产勘查院严格贯彻落实部署要求,围绕“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核心问题,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高位部署,构建全员参与格局
1.强化组织领导:为深入贯彻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认真落实局地质工作要求,院党委第一时间响应,3月28日,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建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局文件精神,成立由总工程师牵头,总工办、地勘中心、资源信息室等协同负责的工作专班,明确“科学选区、方法创新、难题突破”目标,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推进分层落实:构建“院-部门-项目组”三级联动机制。总工办统筹议题设置与讨论计划资源信息室、地勘中心组织项目组开展找矿区块优选研究;环资、测试、地理信息等部门立足职能,围绕绿色勘查、数据采集、科研攻关等方面建言献策。同时,在单位门户网站开设“金点子”专栏,发布会议部署及研讨材料11篇,向《甘肃省自然资源报》投稿1篇,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二、聚焦核心,深化大讨论成果
1.破解找矿关键难题:优化地质项目库,建立“基础调查+靶区优选”分级论证机制,重点论证老矿山深边部找矿潜力;针对白银厂隐伏矿体预测,提出“地质+物化探+三维建模”多技术融合方案。
2.部门协同创新突破:环资中心提出绿色勘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言;实验测试中心从引入高精度分析设备测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为找矿工作提供多方面技术支撑。
3.深化矿产资源勘查合作:为切实贯彻并落实甘肃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部署要求,依据白银市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研讨会所传达的精神,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合作,我院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数据以及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甘肃省重要的成矿区带,重点聚焦金、铜、镍、钴等国家紧缺的战略矿种,共同推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智能找矿预测、成果申报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规划,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
4.为破解白银厂矿田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技术难题,4月23日,我院召开白银厂矿田深部及外围找矿重点项目专题研讨会。会议特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资深专家李向民、王立社研究员进行指导交流。李向民结合二十余年白银厂地质找矿研究经验,系统解析了白银厂矿田“三位一体”成矿要素耦合规律,提出“火山机构-同生断裂系统-蚀变矿物分带”三级找矿标志体系;王立社就区域构造背景演化与成矿,结合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近期在白银厂矿田外围范家窑地区的找矿进展,分享了其研究思路,并就深部探测技术组合优化、多源数据融合解译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会人员还围绕深部构造解析、矿体空间展布规律、找矿方向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5.为助推白银一带金、铜矿找矿突破,7月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党委书记杜玉良赴白银市开展专题地质找矿调研,并于7月3日在白银矿产勘查院组织召开了“白银一带地质找矿方向研讨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资深专家李向民、赵国斌进行指导交流,省有色地勘局地质处处长方春家系统介绍了白银地区主要成矿带格局及以往勘查工作情况。通过野外调研与会议研讨、交流,提出白银中部石青硐-白银厂铜铅锌、金成矿带被确立为当前白银地区最具战略意义和找矿前景的核心靶区,其金矿找矿潜力尤为巨大,应作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优先部署,应纳入后续优选勘查区范围。省地矿局二勘院、省有色地勘局白银矿勘院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野外调研及研讨会议。
三、靶向施策,明确找矿方向
1.锁定主攻矿种:结合全省产业发展需求与资源禀赋,确定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及金、银等贵金属为主攻矿种;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将锂、钴等稀有金属纳入重点勘查范围;通过历史资料二次开发,将稀土、萤石等列为潜力矿种。
2.精准圈定靶区:依据板块构造与成矿系统理论,划定北山、祁连山、西秦岭三大重点成矿带。目前,通过在祁连东段、秦岭成矿带及北山地区以往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优选找矿靶区25个,涵盖金、铜、铅、锌、铁、钨、钼、镍、锰、锡、钛、铬铁矿等多个矿种。其中,在小独山-白山堂-金(银)-铜(铅-锌)-铁-钼-铬-稀土-菱镁矿-萤石成矿亚带(Ⅳ-15②)以往矿调范围内优选找矿靶区3个,以金、铜、锡为主要矿种;在玉门-九个泉-景泰铅-锌-铜-金-铁-铬-锑-钨-稀土-萤石-重晶石-自然硫成矿亚带(Ⅳ-21①)优选找矿靶区9个,以金、铜、镍、铅、锌为主要矿种;在昌马-峨堡-天祝-靖远铁-金-铜-铅-锌-锰-硫铁矿成矿亚带(Ⅳ-21②)优选找矿靶区8个,以金、铜、铅、锌、锰、铁为主要矿种(注:省基金项目在该成矿带上找矿成果显著);在炭山岭-清水铁-铜-钨-铅-锌-金-磷-硫铁矿成矿亚带(Ⅳ-22③)优选找矿靶区3个,以铜、铅、锌、钨、钼、锰为主要矿种;在河桥镇-兴隆山铀(锰-铬)-金-萤石成矿亚带(Ⅳ-22④)优选找矿靶区1个,勘查矿种为铬铁矿;在夏河-两当金-锑-汞-银-铅-锌-铜-铁-钼-钨-锡-铁成矿亚带(Ⅳ-28③)优选找矿靶区1个,勘查矿种为锑矿。
同时,在西秦岭成矿带甘南地区,以老矿点、探矿权和采矿权外围区域,以及找矿前景良好的地段,通过资料研究,初步优选13个找矿靶区,涉及金、铜、锑等矿种。其中在临潭-徽县铅-锌-铜(铁)-金-汞-锑-银-钼-钨-锡成矿亚带(Ⅳ-28②)优选找矿靶区7处;在夏河-两当金-锑-汞-银-铅-锌-铜-铁-钼-钨-锡-铁成矿亚带(Ⅳ-28③)优选找矿靶区4处;在碌曲-舟曲-广金坝金-铁-锰-铜-锑-汞-砷-硒-磷-硫铁矿成矿亚带(Ⅳ-28④)优选找矿靶区2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强化目标导向,明确找矿重点: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需求为目标,将紧缺矿种和新能源材料矿产列为重点找矿方向。在北山成矿带主攻沉积变质型铁、锰矿,热液型金、钨等多类矿产,以及岩浆熔离型铜镍矿;祁连成矿带东段以白银厂火山岩型矿山为基础,在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及铁、锰等黑色金属和金、银贵金属矿产找矿方面潜力巨大;西秦岭成矿带中东段因构造和酸性岩浆岩发育,已发现众多铜、铅、锌、金矿床;西秦岭成矿带西段在夏河—合作和忠曲—大水金矿富集区找金,在已发现大型金矿深边部及外围成矿地段探寻类似金矿床。同时,重视深部找矿潜力区,加强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如白银厂铜矿田深部矿体延伸良好,外围物化探异常明显;北祁连东段石青硐、黑石山等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在该区域深、边部找与火山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床较为有利;针对甘肃白银覆盖区一带的航磁异常,利用多手段交叉融合的综合勘探找矿方法,特别是具有深穿透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开展覆盖区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提取与选区评价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另外还需加大金矿找矿力度,如郝泉沟式金矿床。
2.深化区域研究,精准划定靶区:加强对白银地区及周边区域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等多种勘查手段和数据,建立科学的找矿模型。计划与西安矿产中心、兰州大学等联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勘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找矿靶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找矿能力:通过在白银厂项目开展广域电磁测深技术的使用,更准确的圈定异常,查明次火山岩的含矿性和分布特征,探索主矿体延伸情况,提高野外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强化合作交流,形成找矿合力: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市自然资源部门、其他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白银市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各方共同谋划找矿项目,共享地质资料和勘查成果。
5.加强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加快地质找矿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白银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积极参与地方矿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6.扩大宣传影响:持续向行业媒体投稿,总结典型案例形成可推广经验,扩大我院找矿成果影响力。
此次大讨论凝聚全院智慧,为找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我院将以局文件精神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全力推动成果转化,为甘肃省有色产业发展和国家资源安全保障贡献更大力量。